首页

国产黑丝夫妻在线观看

时间:2025-05-24 16:12:52 作者:运动、做实验、“搞装修”样样不落 神二十航天员出差“月报”速戳 浏览量:25463

  中新社乌鲁木齐3月14日电 题:新疆维吾尔族歌谣传承人:把欢乐带到四方

  作者 胡嘉琛

  虽然已经年过七旬,但弹起乐器唱起歌谣,喀迪尔·伊卜拉伊木手指灵活、中气十足,他与老伙伴们组成的表演队在当地颇有名气。因擅长弹奏热瓦普、都塔尔等乐器,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喀迪尔·伊卜拉伊木·热瓦普”,并称赞“喀迪尔走到哪里,就会把欢乐带到哪里”。

  喀迪尔出生于新疆轮台县策大雅乡萨依巴格村,其父亲是名木匠,除了制作各种家具、日常用品外,还会制作乐器。喀迪尔回忆称,年幼时,父亲每有空闲就会拿起亲手制作的乐器教他弹奏。七八岁时,他就能有模有样地弹奏热瓦普等乐器。“上学后,我更是对民间歌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喀迪尔初中毕业后留在乡里的文化站工作。据他回忆,从1968年起,他开始在轮台县各乡镇搜集流传于民间的维吾尔族歌谣。“起初我只是觉得这些歌谣很好听,不能就这么失传了。”后来随着对歌谣深入了解,喀迪尔开始进行艺术创作,他将邻里间的感人故事、家乡变化等编进歌谣,进行传唱。

  凭借喜闻乐见的曲调和贴近生活的歌词,喀迪尔创作的作品受到村民好评。每每有文艺演出活动,村民都期待着喀迪尔的表演,还学着唱他创作的歌曲。时至今日,喀迪尔已经搜集整理了200多首维吾尔族歌谣,创作了200余首诗歌、100多部小品。

  让喀迪尔津津乐道的是,他能够用民族乐器自如地给京剧、秦腔、豫剧等剧种伴奏。“20多岁的时候,我第一次听到了《智取威虎山》等京剧,当时就想能不能用民族乐器来伴奏弹唱,试了一下,还真行。”喀迪尔说,民族乐器有其独特的音色与丰富的技法,用来为不同剧种伴奏,很有感染力,能给观众带来更多样的体验。

  2005年,喀迪尔从工作岗位上退休,见村里有不少老人爱好唱歌和弹奏乐器,他便与爱人商量在家中腾出一间房子布置成文化活动室,组织一个表演队。表演队每周排练两次,并不时为村民免费演出。随着名声渐起,喀迪尔的表演队开始受邀参加县市及自治区级的文艺演出。

  2013年,维吾尔族歌谣被列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喀迪尔被评为上述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这几年,喀迪尔除了继续坚持文艺演出外,还免费给村里的孩子进行维吾尔族歌谣和民族乐器的授课,目前已收了30多名徒弟。

  在喀迪尔家的文化活动室内,摆放着各种民族乐器,陈列着他参加各类演出时获得的荣誉证书和奖杯。2023年,轮台县对喀迪尔家的文化活动室进行了升级改造。喀迪尔说,他会一直表演下去,通过歌谣给大家带来快乐。(完) 【编辑:曹子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山西高平:“行走的医院”把健康“背”进千家万户

“无人卖菜,‘诚信’买菜。”据当地村民介绍,多年前,个别村民在街上卖菜时把菜放在篮里去忙别的事情,由买菜的顾客主动给钱,大家觉得很自然很方便,“无人菜市”便慢慢自发形成。

山西岢岚非遗工坊:老手艺激扬新梦想

“铁路运输是一种高效、环保的运输方式,具有显著的规模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优势。”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此次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研发了40英尺锂离子电池专用集装箱,并配套制定相关装运方案,有效降低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宁夏银川:“五一”假期游乐园里人气旺

穿越北京中轴线、戴上VR眼镜畅游敦煌、看《黑神话悟空》背后的黑科技......走进2024年服贸会,随处可见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新场景、新应用,众多沉浸式展览和互动体验让观众“跨越千里、穿越千年”,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融相生的独特魅力。

预制菜悄然兴起,接受还是拒绝

米兰10月19日电 (记者 德永健)10月14日至18日,第75届国际宇航大会在意大利米兰召开,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的月壤样品在大会亮相,首次向全球展出。

一个月内,超20名“内鬼”被查!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进步,港口工人会不会被机器替代?成卫东认为,人的技术始终在引领机器前进,机器只会重复人的经验,“换言之,人一旦停止了进步,就会被机器替代。”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